|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嘉峪关与一代天骄冯胜

嘉峪关与一代天骄冯胜

关键词:嘉峪关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嘉峪关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zhangye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437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核心提示:  明代长城修筑伊始,嘉峪关外的戈壁就腾起了滚滚烟尘,那的确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夯筑时代。所有的牛、骆驼、马匹行进在戈壁上,

  

1323222359296.jpg

明代长城修筑伊始,嘉峪关外的戈壁就腾起了滚滚烟尘,那的确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夯筑时代。所有的牛、骆驼、马匹行进在戈壁上,荒芜的戈壁经历了重重叠叠的侵轧。缓慢的时光在巨大的轮辐的艰涩的吱吱呀呀声中,逐渐隆起一座无比高大的建筑。那些马背上骁勇的骑士,无遮无拦的视野,猝不及防地被遮蔽了,就像当头一棒的敲击,他们高贵的头颅开始做仰视状。

  嘉峪关的存在,在更大空间里,无疑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如崛起的大纛,在荒野上展开,看见它的人和想象它的人,内心世界都会为之一怵。

  作为城的概念,嘉峪关剔除了具体的生活细节,放大了血腥的军事守卫功能。尽管城下泉水密布,溪流潺潺,城中有关帝庙、戏台、游击将军府,城外有驿舍,城东有酒泉盆地的广阔绿洲。但它似乎仅仅是个城堡,穿梭戍边的军人构成了它的居民主体,人间烟火的袅袅上升,被枪刺和锦旗分割之后,显得了无生趣。它冷酷无情的面孔真正加入城市的元素,已经是人们期待很久很久的事情了。

  说起嘉峪关,不能不提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冯胜。在他身上的诸多光环中,我们不能不提及他的民族印记,他和明朝的郑和一样,都是威震华夏的大英雄,都是回族人民的优秀儿女。

  明一朝中,冯胜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史上记载,冯胜是个难得的帅才,可惜最后败在贪财上。明朝大将常遇春死后,每逢大军出征,一般都是徐达居中,李文忠、冯胜居左右。徐达率军于王保保的决战之役,李文忠的右路军败北,惟独冯胜所部大胜,可见其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

  但冯胜每逢战胜,往往私匿财物。朱元璋治军严厉,因此对冯胜极为不满,常常斥责他。因为这样的事情,他还曾多次被罢免兵权。徐达、李文忠死后,朱元璋手下大将尽管很多,但在军事上不得不更多地倚仗冯胜。太祖晚年,在明朝军功卓著的八名大臣中,冯胜排位第三。更因为朱元璋猜忌勾连,冯胜坐镇西南,当地公侯皆听其调遣,蓝玉案爆发后,冯胜速被召回,不久被赐死。

  明史中说,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传说,冯胜出生时黑气满室,经日不散。长大后,雄勇而智略,且喜读书,通兵法,元朝末年结寨自保、占山为王,后效力于太祖,积功为元帅。

  从史册的的五彩华章中,我们看清了冯胜矫健的步伐正踏向他人生的辉煌之地——嘉峪关。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壬子正月,明太祖朱元璋派兵远征朔漠。大军分三路:以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中路;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东路;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出西路。二十六日,大军出发,命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今河西走廊地区)。五月,征西将军冯胜、左副将军陈德、右副将军付友德率师至兰州。命付友德率骁骑5000先趋西凉(今武威市),击败元失刺罕之兵;至永昌,又败元太尉朵儿只巴于忽刺罕口,大获其轴重牛马。六月,付友德兵至扫林山(在今山丹县东),冯胜率大军亦至,共击元平章不花,降元太尉锁纳儿加等。元将上都驴知大军至,率所部吏民830余户迎降。冯胜等抚辑其民,留官军守之。遂兵进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元守将卜颜帖木儿率全城军民降。师次别笃山口(即宾都山,在蒙古国境内),元岐王朵儿只班遁去,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27人及马驼牛羊10余万。随后,师进瓜、沙二州(今甘肃敦煌、瓜州),又败元兵,获金银印及马驼牛羊2万而还。至此,冯胜下河西,甘肃皆平。十一月,明置甘肃卫于甘州,又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于庄浪(今永登),统河西诸卫。是年,宋国公冯胜创建嘉峪关城。冯胜由瓜、沙回肃州,相度地形,以为肃州西70里(实为26公里)的嘉峪地区是千里河西走廊南北山系拱合最狭窄之处,这里地势险要,南面是嘉峪山,北面是黑山,两山对峙,中有平地,南北相距最宽处30里,最窄处16里,势如酒泉盆地之瓶口。“西域人贡,路必由此”,被称为“酒泉门户”、“河西咽喉”,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外巨防”。宋元以前,此地有关无城。冯胜决定在嘉峪山麓西北之余脉、九眼泉岗源上建关筑城,扼控咽喉。当年七月开始筹备兴建,于次年筑成一座周长220丈、高2丈余、宽厚丈余的有关无楼的土城。嘉峪关地区有关无城的历史,宜告结束。

  从这些详细的历史线索中,一代天骄冯胜的形象渐渐浮出,他注定要与一座关口——天下第一雄关,共同书写人生最灿烂的一笔。今天,我们看见雄伟壮丽的嘉峪关时,就如同瞻仰冯胜高大的身影。

  嘉峪关因修建于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7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关防守。 从当时的军事形势上看,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是为了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160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1372)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148),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100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11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1506)八月至次年(1507)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1539),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中一首写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而此时,嘉峪关还是扮演着一个军事要地、边防要塞、海关哨卡的角色。泉水的流泻之处,散布着戍边者的后裔,他们在这里耕作、放牧,形成了诸如“黄草营”等营堡气氛浓厚的村落。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378000365 传真: 邮箱:minleccoo#163.com
地址:甘肃省民乐县世纪嘉园33号楼1单元501室 邮编:734500
Copyright © 2004-2024 民乐县西域文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