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塞外江南金张掖

塞外江南金张掖

关键词:塞外江南金张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金张掖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zhangye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15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张掖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临武威、金昌, 西连酒泉;有祁连山和龙首山南北夹峙,南出扁都口与唐蕃古道相交,可达青藏高原;北沿居延古道可远抵蒙古大漠。由于其军事地理位置之险要,而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活动的中心,因“张中国之臂掖,以通西域,断绝匈奴右臂也”之意,而取张掖之名,为当时的河西四郡之一。

       张掖城内有甘泉,被誉为“河西第一泉”,因而又名甘州。据史书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时,张掖属雍州管辖,后有西戎、氏羌、乌孙、月氏、匈奴等族居住。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勘定边患,开拓疆域,始设张掖郡。从此,张掖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和中两交通的门户和要道。唐为甘州宋为甘州路,元为甘州路,明为甘肃治所和巡府驻地,清为甘州府,民国为甘凉道。1949年9月张掖解放,属张掖分区。1985年撤县建市,现为张掖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人口45万,有汉、回、满、蒙、藏、裕固、朝鲜、土、壮、苗、土家、东乡、市衣、维吾尔、撒拉、纳西、锡伯等17个民族。

  张掖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埠,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西巡时曾驻于此,会见了西域27国的君主和使臣,还亲自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号称“万国博览会”。届时“西域诸国悉至张掖交市”,从而使张掖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交易市场。为了炫耀隋帝国的繁荣,场帝命河西一带的仕女聚于张掖,盛装艳服夹道迎宾,奏乐焚香,歌舞喧哗,一日寸车马阻塞大道、好不热闹,使张掖的繁荣达到了顶峰。张骞、班超、法显、玄奘,都是经张掖前往西域的;而波斯、阿富汗、印度等丝路沿途国家的商贾、僧侣、学者也都是经张掖到京都长安的;马可•波罗曾在张掖旅居一年之久。

  地处绿洲的张掖市,雪山高耸,弱水长流,中部为走廊平原,地势平坦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林木茂盛,风景秀丽,鱼肥稻香,不仅是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称,而且还有煤、铁、锰、钦、铬、铜、铅、锌、钨、钼、金及硅石、大理石、钾盐、硭硝、蓝晶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交通便利,有兰新铁路、甘新公路横贯市境。有谚语说,“金张掖、银武成、秦十万”,甘肃最富庶的三个地区,张掖居首。

  张掖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丝路重镇,也曾是铁马金戈的古战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深厚,既有众多的丝路遗迹,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张掖还是裕固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独特的民俗民风、风味特产。“若非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在张掖旅行,你可能随时会发出这种感慨。
   
  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的大佛寺巷、坐东面西,占地约2万多平方米,是甘肃省境内最大的西夏建筑遗存。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载,西夏国师在此掘出一翠瓦覆盖的卧佛,所以建起了大佛寺。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又称宏仁寺,旧名卧佛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像而得名,是由牌楼、山门、大佛殿、万  圣殿、藏经殿、配殿、土塔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元明时期影响远及欧亚,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张掖大佛寺赞不绝口。

  大佛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殿内现存有彩塑3l尊,正壁佛坛上卧有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侧身涅槃像,泥塑中空,金装彩绘,头枕莲花,双目半闭,嘴唇微启,一手置于腿侧,一手放在脸下。身长35米,肩宽7.5米,脚长4米,耳长2米,佛指上可躺一人;比例匀称适度,线条丰满柔和,神态恬静安详,卧姿自然自在,“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卧佛两侧和身后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十大弟子;四壁绘有佛教题材的壁画约500多平方米,内容多为佛、菩萨、弟子、天女、天神、天将及《西游记》和《山海经》故事等。大佛殿檐下的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等;殿门两侧嵌有精美砖雕,涂金绘彩,雄浑富丽,其中的《祗园演法》是我国现存惟一的西夏时期优秀砖雕作品。

  1995年12月,在大佛寺藏经阁的夹墙内发现了500多年前的佛经6000多卷,其中有600多卷明代写经是用纯金、银粉所写,是世界少见的“金银佛经”,被誉为“中国珍宝,张掖金经”。而金塔殿下出土的波斯银币,则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外贸易往来的见证。

  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塔身基座的四面各开五小龛,内置佛像,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大佛寺在元、明时期,影响远及欧亚。其规模宏大,曾经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元世祖忽必烈在此降生,别吉太后的灵柩曾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

  万寿寺木塔

  万寿寺木塔位于张掖市张掖中学校园内。寺与塔建于北周初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据《重修万寿寺碑记》载,“释迦涅槃时,火化三昧,得合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其建筑技巧集世界之木工、铁工、画师技法于一体,制作精巧。清末木塔毁于大风,现存木塔重建于1926年,为张掖市五行塔之一。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高32.8米,八角九级,每级每角上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身为木质结构,内壁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一层东门额书“登极乐天”,西门上书“入三摩地”。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连接,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浑然一体,精巧壮观。登塔远眺,全市风光尽收眼底。木塔寺内现辟为张掖市民俗博物馆。

  镇远楼

  镇远楼俗称鼓楼,位于张掖市中心,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会十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一座鼓楼。东南角有一直径一米多、重600公斤的喇叭形铜钟一口,是以铜为主的合金铸成,钟身饰有飞天及末雀、玄武、白虎、青龙图案,工艺精湛,为唐钟。所队此楼亦称钟楼。

  鼓楼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台基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画栋雕梁,飞檐高翘,结构精巧,造型雄伟。东西南北中轴辟门,四门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衔接,门额题字:东“旭升”,西“贾城”,南“迎薰”,北门字残不辨楼上四面也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南为“祁连晴雪”,西为“玉关晓月”,北为“居延古牧”。这四面匾额所题,很形象地点明了张掖所处的地理位置。

  马蹄寺石窟群

  位于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境内群山环抱的临松山上,依山面水,窟龛层叠,山坡林木苍郁,山顶终年积雪,周围景色清新秀美。山青、水秀、峰奇、洞异,堪称马蹄寺风景区之“四绝”。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马蹄寺、北马蹄寺、上下观音寺、金塔寺等多个小石窟群,相互距离2—5公里。窟前多有寺院,窟檐飞翘、层楼复阁,蔚为壮观。是一处仅次于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的著名石窟。

  千佛洞

  峭立于马蹄河西岸岩壁半腰,建于北魏,窟外有三开间窟檐,平面约呈方形。中心有柱直通洞顶,洞顶有伎乐飞天壁画,洞壁绘有说法图、菩萨像、供养人等,色彩鲜艳。洞外雕有造型古朴的石塔,多数已风化。塔下有石窟,是憎人修禅的地方。

  马蹄寺

  石窟开凿于马蹄山东侧的悬崖峭壁间,坐西面东,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马蹄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属格鲁教派,三世和五世达赖喇嘛都曾来此朝勤、参谒。南北两寺被一道山冈所隔,南寺石窟较少,北寺有石窟三十多个,内有拜殿,外有回廊,里外开龛,上下相连。尤以七层二十一龛的“三十三天”构造独特,其内外窟龛达49孔之多,呈宝塔形排列;各层洞窟之间有开凿在壁崖内部、仅可容一人的石阶通道相连,每层连接处的壁窟中都供有神态、手势差不多的一佛两菩萨;最高处,有占了整整一面墙的木制佛塞,供奉着许多美丽女性形象的白度母、绿度母佛,她们笑得特别好看,手势及坐姿也美极了,金光闪闪,栩栩如生……

  马蹄殿户供奉着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塑像,两侧为达赖和班禅。塑像前面的岩石地面上,用玻璃罩罩着,里面有一个直径约为十多厘米的、很深的大马蹄印,史载为天马神迹,马蹄寺因此而得名。

  金塔寺石窟

  为马蹄寺石窟的组成部分之一,洞窟开凿于距地面大约60米的峭壁上,分东西两窟。陡峭的崖壁上、一条如“天梯”般的长长的台阶,直通半山腰上的石窟。石窟中供奉的佛、菩萨、比丘、天王神情各异,质朴简练。窟内正中通顶中心方柱的四面塞顶上,雕有美丽的飞天,是以圆雕、浮雕和彩塑相结合的“高肉雕”形式,使飞天部分着壁,部分悬空,作腾空飞舞状,立体感强,别具风韵,为国内仅存的北凉时期的高肉雕彩塑飞天。

  黑水国保

  位于张掖市西北约15公里处的黑水河两岸,俗称黑水国或老甘州,有相距约两公里、南北对峙的两城,兰新公路穿行于两城之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此地,定国都于此。当地人称匈奴为黑奴,故称此城为黑水国。附近汉墓群中出土的文物对研究“丝绸之路”的沿革有重要价值。南北两城基本都呈方形,面积也差不多,约为4多平方米。城墙为黄土夯筑,南城的东西墙正中有残缺的城门,东北角为残城的最高处,看上去很像一座角楼。北城南面开门。城垣的西南角已被流沙埋没,只露出半截正方形的土台。此城约建于东汉,曾十分繁荣。相传,一天黄昏,有位白发老人挑着一筐枣和一筐梨在城内叫卖“枣!梨!”,城内凡夫俗子不解其喻,未加理会,只有一人领悟神人启示,提前离去。是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整座城池一夜之间埋于荒沙之从表面上看,这里不过是一些残破的土墙,然而,若能追寻并理解它的历史及其内涵,这些断壁残垣便有了生命。据说当年唐僧取经时,还曾经过这里了呢。你可以想象,这神秘的古城当年曾是如何的繁华热闹,衣着华丽的丝路商旅和东来西往骆驼商队络绎不绝,或许你会感到那些瓦片、石砾和斑驳的残垣都仿佛在向你讲述古往今来的一切……

  昭武古城遗址

  位于张掖西北约40公里处的临泽县鸭暖乡昭武十队,地处呵西走廊的蜂腰地带,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张掖塞”之汉设昭武,晋改临泽,是公元前西迁胡人的故乡,历史上“昭武九姓”国。据说,他们善于经商,在唐代长安的音乐舞蹈界很有影响。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称琵琶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此二善才即是西域的穆国和曹国人,属于历史上所称“昭武九姓”国。

  大路边有一块“昭武故地”的石碑,顺着旁边的小路往里走,两边有农舍和田地。几段不足一米高的残垣 断壁孤零零卧在田地里,看上去就像农家院的院墙。半截土墙是“昭武古城”城墙一部分。从前,古城中还曾有魁星楼、玉皇楼、太上老君庙等建筑。遗憾的是,这些建筑在1973年被拆掉了。昭武古城遗址所在的村子很注重文化和社会主义教育,农舍是一排一排的,看样子是经过统一规划的,房前屋后的墙上,画着一幅幅宣传画、连环画,还配有一些诗句,内容都是宣传敬老爱幼、爱国爱家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他们的院子,都干干净净的,生活得安详而富足。

  康隆寺国际狩猎场

  康隆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区红石窝乡境内,距肃南县城80公里,距张掖市30公里。因这里有藏传佛教寺院康隆寺而得名,是甘肃省对外开放的三大国际狩猎场之一。

  康隆寺猎场地处祁连山腹地,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60公里,面积2400平方公里,海拔2000—4500米之间,由高山裸岩高山灌木丛和森林草原组成。康隆区天然林参天蔽日,草原丰茂,有雪豹、马鹿、马鹿、獐、貂、猞猁、藏原羚、哦羚、兰马鸡、雪鸡、野熊等各种猎物。外出狩猎主要骑马,辅助以步行或乘车。根据狩猎者的需求,可由各旅行社或甘肃省国际狩猎俱乐部组织,提供适应在野外狩猎生活的帐篷、发电机、食品、医药、汽车、马匹等基本的生活和交通设施。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378000365 传真: 邮箱:minleccoo#163.com
地址:甘肃省民乐县世纪嘉园33号楼1单元501室 邮编:734500
Copyright © 2004-2024 民乐县西域文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