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探秘张掖大佛寺珍藏的《大般若经》

探秘张掖大佛寺珍藏的《大般若经》

关键词:探秘张掖大佛寺珍藏的《大般若经》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张掖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zhangye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47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佛教在线8月29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一部鲜为人知的佛学百科全书就藏在兰州张掖大佛寺里面。它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佛国天书”的张掖《北藏》。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在张掖大佛寺还有一部和《北藏》一样珍贵的经书,明代正统年间用金泥抄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些诞生于明代的经书,不仅给我们讲述了600多年前的故事,而且也见证了几百年来围绕着这些佛经,发生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7月下旬,它隐藏了几百年的神秘面孔终于出现在了人们面前。记者和参加“丝绸古道行”的40多位同行有幸成为张掖金经的首批参观者。同这些经书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

全国罕见名气超过《北藏》

几乎每一个到张掖大佛寺的游客都有机会看到珍藏在那里的《北藏》。《北藏》是佛教大百科全书《永乐北藏》的简称,它的全名是《大明三藏圣教北藏》,是相对于在南京的刻版印刷的佛经而言的。

今天人们能从历史的记载中发现当年印刷这部佛经的大致经过。明成祖朱棣将建文帝赶下台以后,把京城迁到了北京。由于他是通过军事手段上台的,所以登基伊始就采取了诸多笼络手段,向全国各地颁赐佛经是其中之一。

这部佛经从永乐八年在北京正式开始雕刻,到明英宗正统五年完成,前后历时30年时间,内容主要集中了经、律、论三大部,共收佛经1621部,6361卷。

经书为折装本,不同于我们日常所看到的线装古籍。在大佛寺后面的一个殿里我们目睹了那些《北藏》经书,它们都是用红色木柜装起来的,木柜里面就是一盒一盒的经书。

这些庞大的经书他们是如何排序的呢,原来为了僧侣阅读方便,中国大部分的古书都是按照千字文排序的。当时,为了显示大明王朝的皇家气魄,这套经书加大了字体版心,每版25行,每页5行。采用蓝稠封皮,而且每页首卷前面都有一个场面宏大的现法图。

由于有了颁赐给大佛寺的《北藏》做蓝本,驻守在张掖的一位太监,又出资将《北藏》的第一部分《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用金泥重新抄录了一本。这就是今天人们叹为观止的金经。

金泥写就《大般若经》

不论现在还是过去,印制如此大量的图书都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工程。在大佛寺右面的一个殿里,我们参观了这部金经。

那是一个不大的展厅,我们看到了那些珍藏在玻璃柜子里面的金经。那些用金粉写出来的经书,每个字大小一致,笔划一丝不苟,在严谨中能看到流畅,在流畅中透出了端庄大方。而经书开头的佛教故事图画,更是生动流畅,让人看了有飘飘欲仙的感受。

1993年7月,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张掖《北藏》为国家一级文物。1996年,“金经”《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又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伴随着航海技术的日益发达,东南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经商往来的首选,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萧条了。人们是怎样将大量的佛经运送到张掖的,又如何将金经抄写出来的呢?

相对于运输,雕版印刷就比较容易了。当时活字印刷已经普及,雕版印刷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各个印刷作坊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人们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伴随着刻版工作的开始,佛经的印刷工作也随之开始了。当正统五年十一月份人们完成最后一函的刻版后,印刷工作也就结束了。

正统六年初,第一部份颁赐给张掖大佛寺的佛经首先运抵到了甘州城内。这部佛经是《大般若波密多经》。

从北京到张掖路途遥远,就是在今天火车飞奔的时代里,都要走近40小时,何况是以骆驼为主的年代呢?当时人们经过5年的艰苦跋涉,才将全部经书运到了张掖,随后明英宗的圣旨也就到了。那个时候陕甘为一体,故而在圣旨中说,安置在陕西甘州卧佛寺,严禁纵容闲杂之人和僧侣观玩。

600多年后,著名历史学家宿白先生认为,“张掖的《北藏》目录有可能是孤本。”特别是经书柜就更为宝贵了。

明代的经书可能不少,比如甘肃省图书馆就藏有明代的《南藏》,它们和《北藏》相辉映,成为甘肃的两样宝物。但是许多地方只有经书,没有柜子,而张掖的《北藏》是和经柜一同保存的,这给后人们了解明代图书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太监出资写就经书

当正统十年首部经书《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运抵张掖以后,引来各方面的关注,这同样引起了驻守张掖太监王贵的注意。

由于明代皇帝比较宠信太监,在全国各地安插了不少的太监,让他们监督地方的文武官员。当时甘州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兰州。王贵在督修张掖大佛寺殿堂时,自然免不了和佛经接触,尤其刚刚运回来的《大般若波多罗密多经》,他们成为首批读者。

由于经常接触经书,它们精美的装潢、宏大的讲经场面,流畅的字体,打动了这位“贵人”。同时也具有向皇帝表明忠心的目的。这位太监决定出资,印制当时最好的《大般若经》。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很快组织起了一个写作班子,这里面有书画高手,也有抄写高手,还有雕版高手,自然也少不了装潢高手。整整600卷的《大般若经》,至少用去三四年时间才完成。由于采用了名贵的绀青纸和金泥,因而整部经书,华美异常。这与《北藏》相互衬托,给人们展示了佛教巨大的吸引力。

可惜的是,那位出资的太监没能看到金经完成就去世了。然而人们依然按照计划完成了经书。自然也就作为大佛寺的镇寺之宝同《北藏》一直藏在大佛寺。

隐藏在皇家寺院的一段传奇

张掖大佛寺是一个充满传说的地方,忽必烈的降生、马可波罗的光临、南宋末代皇帝的吊死、给这个地方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光环。而张掖大佛寺珍藏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和《大般若经》金经,更给张掖大佛寺增添了传奇的色彩。

大佛寺,始称“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的塑像,又被人们称之为“卧佛寺”。该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历时五载,至1103年竣工。其实,据人们推测,早在东晋时候,这里就是寺院了。

整个西夏和元代,大佛寺都是皇家寺院,明代之所以给颁赐经书,也有这一方面的考虑。许多达官贵人在此居住礼佛,传说忽必烈的母亲也住在寺内,并生下了忽必烈。

“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写透了大佛寺的沧桑。而佛经的保存和流传也写满了传奇。

在长达600多年的日子里,那些佛经的保存让人们费尽心机。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马步芳等人统治了整个河西走廊地区。为了以防不测,信徒们和大佛寺主持商议后,决定悄悄修建一座密室,将《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和金经藏在里面。

为了严格保密,密室的门就开在主持所住的小屋内。这个谜人们长久地保存了下来。一天天过去了,保护经文的重任传递给了一位姚尼姑。

文革期间,全国上下都忙于搞武斗,破四旧。据说姚尼姑就带着那个秘密开始四处游历,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过姚尼姑。

1972年,张掖县文化馆组织人修葺大佛寺时,人们打开姚尼姑住过的小屋后,发现小屋内有暗门,通过暗门,藏经的密室就出现在人们面前。据说那是一个夹墙形成的密室,十几只一人多高的木柜一字排开。

这个传奇般的护宝故事,不仅将一部佛经完整地留给了大佛寺,而且也让大佛寺充满了传奇色彩。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378000365 传真: 邮箱:minleccoo#163.com
地址:甘肃省民乐县世纪嘉园33号楼1单元501室 邮编:734500
Copyright © 2004-2024 民乐县西域文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