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在城市化和市场化中再度轮回兰州人又开始流行吃食堂了

  • 张掖汽车拉力赛
楼主回复
  • 阅读:641
  • 回复:0
  • 发表于:2012/8/20 11:23:39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张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曾几何时,“你们单位食堂怎么样”是人们见面时常聊的话题。但随着改革开放和民营餐饮行业的兴起,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吃“大锅饭”的食堂,早已成为了那个物质缺乏时代远去的背影。时代终要前行。近年来,出于对饮食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兰州人开始重新涌进便宜方便的食堂。不知不觉间,“物美价廉”的单位食堂,又重新回归了人们的生活。在数十年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巨大变迁中,食堂也经历了属于自己的轮回。记者颜晨文/图

  A 记忆中的单位食堂

  几十年来,“吃大锅饭”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流行语,但如今的许多年轻人,对“大锅饭”一词的来源并不清楚。其实,所谓的“大锅饭”,最初的含义就是指大家一起在单位食堂里吃饭。

  “四个兜的中山装,单位食堂吃得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朴素简单如同当时的这首民谣。而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单身的兰州人,一日三餐都会到单位的食堂里去吃。

  “那时候,基本上所有的职工宿舍,都是公用水房和厕所的“筒子楼”,整栋楼里根本就没有厨房,做起饭来很不方便。而单位的食堂物美价廉,于是,在我们那时候,基本上每顿饭都会去单位食堂吃。”67岁的张胜利,是中科院驻兰研究所的职工。说起年轻时顿顿饭都在食堂“解决”的那段日子,他依然是记忆犹新。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每个单位都开设了自己的食堂。一到月初,大家就带上钱和粮票,来到食堂的办公室,买好一个月的饭票和菜票。每天到了吃饭的时间,都会看到一大群单位的职工,手里攥着自己的饭盒和筷子,浩浩荡荡地来到自家单位食堂的门前。

  在张胜利的回忆中,那时的食堂饭都是用大盆子盛的,菜的种类也是传统而随意,红烧肉、炒土豆丝、白菜炒粉条等等,一走进食堂大厅,老远就会闻到扑鼻而来的菜香,让人馋涎欲滴。在窗口上边,还会悬挂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当天提供的菜品和价格。

  “如今看来,当时食堂的菜价,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红烧肉、炖丸子等纯肉菜只要4角钱,普通荤菜3角,而素菜的价格在2角钱以下。主食则是馒头、米饭、包子、白皮面等。去食堂买饭的时候,除了要交钱,还要交粮票。城市户口的人才发粮票,国家干部每月才发26斤。我的饭量很大,有时候还没到月底,粮票就不够用了。”张胜利说。和单位食堂一起浮现在他记忆中的,就是粮票。从建国初期直到90年代初,由于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在购买食品时要按照数量支付粮票。

  在如今,“下馆子”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当时,也有人偶尔去餐厅“打个牙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兰州市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餐厅,也只有悦宾楼、中央广场附近的包子馆、张掖路的甜食店、双城门的面馆等为数不多的国营餐厅。

  B 市场竞争中黯然退场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兰州人的生活也在悄然改变。大批民营餐厅应运而生,兰州人也逐渐习惯了“下馆子”的生活。

  与此同时,作为单位的配套设施,食堂是姓“公”的,不少单位和企业还专门设有食堂科,里面的人都是单位的正式职工。因此,尽管职工食堂已经被推上了市场竞争的舞台,但大多数食堂却还是延续着“大锅饭”的旧模式,在口感、卫生、营养搭配上并不是特别注意,而服务态度方面也不尽人意。

  “单位职工自己做饭的食堂,不以盈利为目的,买的东西真材实料,价格实惠,卫生也有保证。但也存在很多弊病。”65岁的王明堂,曾多年在某大型事业单位食堂工作。他告诉记者,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民营餐饮企业,食堂的缺点逐渐暴露无遗。有的单位食堂菜式单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欠佳。在物品采购方面漏洞难堵,采购员虚开价格、虚报重量和数量的“暗箱操作”行为……这些都是当年单位食堂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王明堂说,相比于街头巷尾的饭馆餐厅,食堂还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大锅做饭、众口难调。而随着民营餐饮的登场,兰州人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余地,只要走到街上,随便进一家餐馆,想吃什么就能点什么。而在食堂里,每天只是那么几样固定的菜肴。

  不知不觉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在街上的饭馆吃饭。在单位食堂大厅中排起的长龙,也如往日的中山装一般,再不复见。而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去食堂的职工一天天减少,职工对食堂不满意,单位还要忙着处理食堂的买菜、人员、后勤等问题,可谓是“吃力不讨好”。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兰州的众多单位开始纷纷选择把食堂承包出去。承包以后,单位自然轻松很多,平时只需负责监督,做不好就换人。但很多承包者为了尽量节约成本多盈利,菜价一般较高,使用的米、油、菜等原材料质量也开始打起了折扣。对于原本就门庭冷落的食堂来说,这更是雪上加霜。

  “不少单位食堂都在这样循环:刚承包时,食堂面目一新,大家都很满意,过段时间,问题不断出现,职工意见很大,单位就更换食堂承包人;换了承包人,情况马上好转,但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走下坡路……”在王明堂的印象里,他工作的那家食堂,在停业之前的最后几年,就一直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往复。

  进入新世纪后,众多有些年头的单位食堂,开始纷纷停止营业。而在当时,关闭单位食堂似乎成为一种浪潮。大多数的单位,在取消食堂后以向职工发放就餐补助作为补偿。除了职工数量有数百人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各所学校,兰州大部分单位已经关闭了单位食堂。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