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中国当代经典摄影展:不拿相机的行为摄影艺术

  • ~丝路视觉~
楼主回复
  • 阅读:5780
  • 回复:0
  • 发表于:2011/10/10 12:21:17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张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中国当代经典摄影展已经开始,展至10月30日。从影展中显示出:中国的摄影艺术,已经走出单纯摄影的艺术范畴,摄影和其他艺术类型结合,尤其是行为和装置艺术。
  在采访美国学者毕达·爱丽生博士时,她表示,中国当代摄影的特色就是作品多元化,同时结合了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这位美国学者引荐了两位当代摄影家苍鑫和展望。苍鑫受访时说:“中国摄影有很大的表现、表达空间,但有三类内容不被接受:暴力、性和意识形态。” 他的作品表现中国人才有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体只是媒介,艺术是由身体传达出来。

  当代中国摄影到底有多前卫?正在本地展出的中国当代经典摄影展显示:中国的摄影艺术,已经走出单纯摄影的艺术范畴,摄影和其他艺术类型结合,尤其是行为和装置艺术。

眼前这位高头大马的美国女学者毕达·爱丽生博士(Britta Erickson),有一个非常”古代中国”的优雅中文名字:林似竹。无须感到奇怪,她专门研究中国艺术,获得富布赖特基金会奖金,目前在北京做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研究,对于中国当代摄影,更有浓厚兴趣。

  她受访时说:“1985年,当我想要深入研究中国当代摄影时,周围好些朋友认为是在浪费时间。随着多年来坚持,终于看到今天中国当代摄影的萌芽和成长,甚至已走向了世界平台。”林似竹也是北京摄影艺术重镇——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微博)的顾问。

  林似竹说,中国当代摄影的特色是作品非常多元多样,同时结合了像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前后到过其他国家展出,声望也慢慢提高。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便结合了展览,与法国的阿尔勒(Arles)摄影节等联办世界级展览,还有摄影家的常驻计划等。

  林似竹是美国加利福尼亚人,职业是自由学者、美术评论家,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策划过大型的赛克勒博物馆(文字游戏:当代艺术,徐冰)及坎特视觉艺术中心(边缘地带:当代中国艺术家与西方相遇)和大山子国际艺术展。她也是中国水墨会及亚洲艺术文献库顾问委员会成员,并分别担任《艺术》及《亚太艺术》杂志编辑。

中国首家以摄影为号召的民间专业艺术中心  她回忆说:“1976年毛泽东死后,中国的艺术有了一个比较自由的发展空间,问题是中国的美术院校并没有教导摄影的专门课程,私人能买得起相机的非常之少。一位现在很著名的摄影家,在80年代中期购买了一架自动对焦相机,当时售价200元人民币,竟是他好几个月的薪水。一些人的摄影技法,主要是从工作中的照相馆学来。”

林似竹也说:北京90年代曾引起激烈争议的对抗性艺术团体“北京东村” ,共有11个人一起创作了一件《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的黑白行为艺术摄影作品,画面是很多裸体男女在高山上横陈肉体的叠罗汉群像。团体因“非法从事行为艺术”而被解散,一些成员还被逮捕,其中一人就是这次前来参加“中国当代经典摄影展”的行为艺术家苍鑫。

表现中国人才有的“天人合一”思想

  当代中国摄影到底有多前卫?林似竹为我们介绍了苍鑫和展望。她说,中国的摄影艺术,已经走出单纯摄影的艺术范畴,摄影和其他艺术类型结合,尤其是行为和装置艺术。
苍鑫受访时也说:“中国摄影有很大的表现、表达空间,但有三类内容不被接受:暴力、性和意识形态。”

  苍鑫出生于1967年,本来学音乐,后来自学绘画。1993年他住进北京画家东村,开始了以概念领先的行为艺术创作,作品有1993年的“病毒系列”,1994年的“踩脸系列”之二,1996年的“交流系列”,1997年的“患者纲领系列”及现在的“天人合一系列”等。

  苍鑫的彩色摄影,也是目前正在举行“中国当代经典摄影展”中最大的作品,它高83公分,长230公分,画面是一个有山有水有天空有河流有真言有牛羊的藏区大牧场。苍鑫说:“我不懂摄影,拍照也只用傻瓜机,唯一能证明创作身份的是:我在作品里。”此外他的作品,也受崇尚自然的萨满教的影响。

  苍鑫作品表现中国人才有的“天人合一”思想。他说,2004年时曾和四个人一起从四川北面进入藏区,当来到风光绮丽的大片湖区“心路海”时,触发灵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创作灵感告诉了随团的摄影师,咔嚓咔嚓,共拍了近30张照片。

  他对艺术的看法是,人体只是媒介,艺术是由身体传达出来。从2007年开始,他不断以“神话叙述”及“寓言叙述”的类型构建精神世界,然后通过摄影完成作品。


从古代园林假山石获得创作灵感  至于另一参展者展望,专长是雕塑,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代理所长,还是北京规划建设专家咨询组织的专家。1995年起他从古代园林假山石中获取创作灵感,开始了“不锈钢假山石”系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系列已成为他最具代表性的力作。

  林似竹说,展望出生于北京,当他看到现在的北京人已经把大量旧房子一一拆除时,有感而发。他展出的芝加哥和伦敦的都市景观作品,采用了同样的不锈钢和假山石来建筑时,从一个高角度往下看,景观全部是一样的重复、阴暗和冰冷,毫无个性可言。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