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文学大赛(204):家乡,那片金黄灿烂的稻田地!

  • 小编
楼主回复
  • 阅读:13683
  • 回复:0
  • 发表于:2019/4/20 13:05:14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张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家乡,那片金黄灿烂的稻田地!

祝连思

    家乡的深秋,是那样令人魂牵梦绕,尤其能参加割早稻,帮哥嫂多干点活,和白发苍苍的老妈唠唠嗑,真是做梦都想。趁休假,我便心急火燎地搭个车,连跑带颠地回到了吉林省柳河县圣水镇。我家就在镇西北角,罗通山下的小屯堡,名叫前六家。
    淌过从小就总逮鱼的小河,立即被中秋的景色醉倒了。只见那瞅不着边的稻田地,就象金黄灿烂的彩幕,从高山铺落到眼前。凉爽的风,宛如母亲慈祥的手,在这难忘的节日里,轻抚着稻穗那丰满的面腮,亲吻着它那沉甸甸的头,仿佛在追忆着,诉说着这片稻田的兴衰往事。
    我随风的节奏在思索,我随风的韵率动刀镰。哥哥镰刀磨得快,我紧贴地皮用力拉,唰唰唰很快放倒一大片。正割的起劲时,忽然看到一个小水坑,里边还有不少小鲫鱼。哥哥说,咱这水稻不打农药,是绿色食品中的“贡米”,早就通过外贸出口这条道,登上了不少外国人的餐桌。嫂子说,晚上咱家的中秋宴,就有特意给你新磨的‘超级稻”。
    说话这工夫,就有一气活的时间了。我打起扭劲的麻花腰,再勒紧粗壮的捆,敦得齐整整后,便一捆压一捆地码成了趟,哥嫂竖起大拇指,问我咋有那么大力气,我说每天天不亮,就在滨江路上跑半小时,晚上和妻子散步两个点,上下班从来不坐车,还在郊区的沟帮子开垦一亩荒地,咋还能不练出个好体格!妈妈抿嘴乐着说,老二你扔了烟酒,这么要志气,妈这心就不再揪着了!今年这中秋节呀,你回来的是时候!
    金黄色的视觉中,恍惚那年代又重新浮现。生产队大帮轰的时候,同样也是在中秋节,却看不到好收成。腿肚陷进烂泥里拔不出来,水稗草的果实比稻粒多,上不来的地块象生秃疮,都成了喂马喂牛的草。同样的地,却产量低,是因为生产队的体制太落后,庄稼人种地不连心。
    水床育的苗细软,缓苗分蘖慢,插秧不科学。一根十几丈长的塑料绳,用破布条栓好分成段,打头的一吹口哨,池埂两头扯绳的人,马上拔出木头撅,高高甩起绳子后,又重新插上抢着栽。快手干完直直腰,再打点提前量,慢的稀里糊涂撵进度,用不完的秧子,就一脚踩进稀泥里,人还没等上池埂,刚插的秧苗就已经飘起来。
    薅草的节骨眼上最闹心。“水上飘”一片一片抓不透,攥住一把拽折后,又有一小片飘上来。那比苗还壮实的水稗草,好歹算是握紧了,可双膀叫力后,根儿没薅动,却坐了个大腚墩。等爬上池埂拧拧裤腿上的水时,冷丁见两条黑色间杂淡黄纵行条纹的蚂蝗,死死地叮进腿肚里,只听“啪啪”两声响,我连咬牙带跺脚,打死了害虫却止不住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闪电般地出现了“第二次暴风骤雨”,生产队消失黄铺了。我虽然高中毕业后,被公社破格留下,先在广播站看机器,写稿还播音,后又当了团委书记,可家还有多病的父亲和老妈妈,我要多尽孝道才行。记得刚分地的那年春天,我和哥嫂起早贪黑爬半夜,把稻田埂修捋得溜溜光,还在不少荒地里开水田。哥哥说地分自个家种,多种点就多得点,少用化肥多上粪。这时屯里都推广旱育苗,稀播育壮秧,亩产由1982年的450来斤,猛增到40年后的1100多斤,每年都多收入3万元多元钱。
    新生活还要有新观念。过去是一人看水管全屯,眼下看水员得一家出一个,尤其是插完秧缓苗的火候上。那么大的一片稻田地,水流不能淌得那么匀溜,就得白天晚上搁人看。哥哥是全家的脊梁骨,白天地里活忒多,晚上嫂子就主动承担起看水的事,让哥哥睡个囫囵觉。自个家地头都搭个小窝棚,半夜太困好拱进去眯一会。有一天一个点的雨没停着下,哥哥睡得不实诚,下半夜爬起来去看嫂子,见她还在水壕里清淤泥,心疼得骂嫂子不要命,抱起她就往窝棚里跑。
    那时打水仗是家常便饭的事,碰上不顺心的还要会协调。我家上游那户人家就挺差劲,厕所的石头臭硬哼,说非得等他家的池水放足了,才能挖开小流往我家的地里淌。哥哥举起的锹,差点就拍在那小子的脑门上,又是嫂子冲过去,喊叫道打死人家咱得偿命啊!结果有一次夜里涨大水,是哥嫂先把上家的水池口挖开,泻了那家的洪水,却冲淹了自家的稻苗,等那小子赶来时,感动得直“嘎巴”嘴,说不出来一句谢谢的话。有一个中秋节我回家才听说,我家看水放水的活,这小子全包下了。
    一滴滴汗水撒下去,又有一排排稻码立起来。就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为我此行画上了句号。只见晚霞那浓烈染透般金黄色的余辉,盛着苍穹赋予的祝福,把满怀喜悦的丰收人,带回中秋那团聚的家中。坐在老妈的身边,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望着那弯清澈的明月,我的脑海中,又跳出了家乡那片金黄灿烂的稻田!

 作者简介:  祝连思,男,63岁,吉林省通化市商务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通化市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柳河县圣水公社前六家子村,1975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柳河县圣水公社和通化市政府部门工作。1975年高中毕业后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吉林日报》、《长春日报》、《南昌晚报》和《春风》、《长白山》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堵裂口》、散文《游西湖》、《神韵长白山》及纪实文学《夫妻爱情浓淡录》等大量作品。青年时代生长在农村,农民的喜怒悲哀都经常感动他,因此多数作品均为农村题,写出100余万字的创作素材笔记,也亲自聆听过张笑天、刘绍堂、丛维熙、陆文夫等著名作家的创作讲学,终生难忘。1982年被吉林省文化厅授予业余创作积极分子称号。现为通化市作家协会会员,名字被收录在《通化市文学艺术家人才词典》中。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