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挽宋有年先生

  • 小编
楼主回复
  • 阅读:75658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1/18 20:33:10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张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王民生


    2018年3月11日,张掖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慈善事业的热心人、有年金龙集团创始人宋有年先生不幸因病逝世。消息发布后,各界哗然,社会上引起不小的涟漪。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从各方面了解到,宋有年家乡的父老乡亲、社会上知道或认识宋有年的人们,周边县区相干不相干、听过没见过宋有年的普通百姓,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老人家的敬意和哀悼,许多人对他过早的辞世表示惋惜。

    说实在话,就我所知,这些年来,在张掖这块地面上,无论城乡社会还是政商各界,还没有一个公共人物的离世,引大众如此广泛关注和持续关心。这一方面说明在改革开放以来,宋有年先生名气真的很大,影响确实很广;另一方面,证明人们心里都有杆秤,网络上绝大多数舆论都是真诚的正面评价,善意的扼腕叹息。宋有年先生九泉有知,也该含笑瞑目了。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因为宋有年先生是经济界人物,所以社会各界和百姓大众的关注,过多的聚焦在他生前身后的资产财富上面。有的给冠之以张掖首富,有的担心他企业的前途,有的探讨他遗产多少。其实我知道,宋有年先生非常明智,在被组织安排担任荣誉性的政协副主席职务以后,他就把集团的经营管理业务逐步过渡移交给了从新加坡归来、留学工商行政管理的儿子。难得浮生半日闲,他其实最想回归于他土生土长的那个村子刘家沟,或者耕耘在他的花红草绿、瓜果飘香的石岗墩农场。
    我认为,宋有年先生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已经不在于他有多少资财,他既是时代的幸运者,又是勇敢的领军人。他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在于:他已经是张掖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进程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是张掖改革
开放进程一个特别响亮的名字和标志性符号,是起于垄亩,草根创业,华丽转身,成功崛起,致富思源,行稳致远的不可复制的里程碑式人物。

    正如他的儿子、事业继承人宋辉先生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所说,他的前半生是在极度贫穷和困厄中度过的,这也是当时大部分中国农民的缩影。但宋有年先生凭着坚毅执着、勤劳善良的性格,凭着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带领家人亲朋,在贫困中共同奋斗,辛劳中共同成长,从田野间挺身而起,在农民中脱颖而出。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敢想敢闯,奋力拼搏,一手打造和创建了涉及房地产开发、设备制造、建筑安装、农林牧渔、商贸流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等产业的有年金龙集团,而且不断地创新扩张,发扬光大,保持着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个识字不多,地地道道的农民,宋有年先生敏锐又幸运的抓住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英勇无畏,搏击浪,迎难而上,履险如夷,不但天翻地覆般彻底改变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创建了庞大的财富帝国,而且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事业取得巨大成功以后,头脑清醒,不忘本色,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奉公守法,回报社会,造福乡亲,热心慈善。他的公司先后安排了数以万计的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和农村人才上班就业,每年还带动周达范围十多个乡镇数千多农户增收致富。同时不断地吸引着一批批青年学子、有识之士参与到有年金龙集团事业中。特别是他言传身教,呕心沥血地培养扶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放手放胆的支持他们遨游商海,干事创业。这批人当中,有的已经成为集团经营管理的骨干力量,更有的已经自立门户,展翅高飞,步入知名企业家和成功人士行列。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和宋有年先生多有接触,但谈不上深交。第一次和他打交道,是在有年金龙集团石岗墩农业示范园的葡萄架下。那时候他刚刚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看望接见,名望如日中天。但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厚道,诚恳直爽,忠厚善良又聪明务实。他不抽烟少喝酒,言语不多,直来直去,非常低调又爱憎分明,好像比较喜欢和人犟嘴。那一天,正好没人打扰,他就断断续续地给我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他说他就是个泥瓦匠出身,因为会点泥瓦工手艺,改革开放以后,先是有一搭无一搭,东一家西一家给人家砌锅头,盘土炕。后来盖房子的人多了,就给人家建新房,慢慢地攒了点钱。眼看着政策越来越宽松,单打独斗也不行了,就约了几个人,组建了一个建筑工程队,就是后来的三建五公司前身,再后来他也没想到会发展成今天的规模。他说,小时候的生活非常困难,就连小学二年级都没上完,基本上不识字。创业初期,有一段时间,甚至连给别人借条上签名都是按指印、盖章子代替,吃了不少亏。后来就硬逼着自己学文化,现在已经能够读书看报,这多亏了他的恩师和顾问郑守格老先生。
    说起郑守格老先生,我也熟悉。他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首任局长。他一生钟情于绿水青山,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种草种树,绿化美化大地。而宋有年本来就是个喜欢树木庄稼的农民,冥冥之中,因缘际会,一见钟情、一拍即合。郑守格先生退休以后,就被宋有年先生聘请为公司顾问,两个人事业上肝胆相照,珠联璧合,有年金龙集团锦上添花。从此后,宋老板领军挂帅,郑局长出谋定计,立下愚公移山志,张掖城南的石岗墩滩上开始上演一幕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连续剧。他们俩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咬定牙关不放松,带领集团职工,用心血和汗水一棵棵栽花种树,一寸寸渲染绿色。顽强改造沙化土地一万多亩,累计栽植生态林地两千多亩,陆续建成防护林带数十公里,使得张掖城区的绿色屏障硬是向南推进了十多公里。将一大块亘古以来“风吹石头跑,低头不见草,抬头不见鸟”的荒凉戈壁,建设成了田成网、渠路相连、环境优美、产业循环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从一九八二年开始至今年三月份去世,宋有年先生兢兢业业奋斗了三十六年。这三十六年,也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从风起于青萍之末,到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的三十六年。宋有年先生欣逢盛世,应运而生,既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见证人,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实践者。他和千千万万成功创业者一样,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筚路蓝缕,艰难开拓,走过了风雷激荡的峥嵘岁月,谱写了心潮澎湃的壮丽乐章。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宋有年先生,没有辜负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用自己的实践雄辨的证明,农民也能干大事,每个人只要努力奋斗,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

    宋有年先生逝世以后,因为没人通知,我未亲往送行,但他的音容笑貌时不时在我的眼前浮现。蓦然回首,老人家逝世已经几个月了。作为一个后来者和一定程度上的知情人,叹时光无情,想岁月不居,感慨唏嘘,心有戚戚,就写下了这点浅陋的文字,表达我的吊念之意。我是想,宋有年先生生前钱多钱少,理所当然,去世后财产如何,毫不相干。他是大时代的弄潮人和事业上的成功者,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更多的投放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去回味和思考宋有年先生,去观察和认识宋有年先生,去诠释和理解宋有年先生。他的精神风范确确实实影响了好几代人,并将继续潜移默化、泽被后世。财富有穷,而精神无涯,我觉得,他留给后人和社会的精神遗产才是至为宝贵的。斯人已去,精神长存!也以此文,纪念敬爱的邓小平先生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