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食堂的味道

  • 小编
楼主回复
  • 阅读:2087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1/18 18:58:53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张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所谓食堂,顾名思义,就是团体单位人们集中吃饭的地方。八月份由于参加学习的原因,我隔三差五不回家,就买了饭票在一家今天来说算是条件较差的单位食堂吃午饭。我新入伙,开饭时乖乖地跟着大家排队,站在取饭窗口外面,闻着饭菜香味,看先打上饭的人狼吞虎咽,不饿也有了食欲,就拿着碗筷眼巴巴耐心等着。轮到我时,递上油渍渍的饭票,看里面的师傅麻利的菜递出来,仿佛又回到上学或者没有结婚成家前的日子,觉得场景熟悉,机会难得,亲切有趣。

    我对食堂的经历记忆,始于到公社所在地上初中的时候。住校生必须得吃食堂,又叫上灶吃饭,上灶就得交粮食和伙食费。那时候粮票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农村学生没有粮票,都交实物,就是家里磨好的面粉,偶然也有个别学生,因为家里实在没有麦子磨面,用土豆顶替,折价很低,还得食堂管理员同意。学生交上的面粉有白的,有黑的,有芽了的,参差不齐,全看家里的生活条件,当然,那时候,大家的条件都好不到哪里。我记得每个月大概交三十斤面粉,走弯弯曲曲十多里乡间小路自己背着去,伙食费是每个月一块两毛钱

    可想而知那是怎样的食堂啊。早餐是一个死气沉沉、甚至半生不熟的馒头,家庭条件好点的学生能拌点炒面或者蘸点油炝辣子就着吃,大多数人就是一碗白开水。没有自来水,学校伙房后面有个大涝池,中午涝池水煮面条 ,下午面条煮涝池,调了盐,加点醋,按宿舍学生人数多少,用铁桶打出来分着吃,清汤寡水,周而复始,偶然吃一顿肉面条或者米饭红烧肉,校园里香气四溢,大家能回味好几天。那时候,在我的心目中,除了班主任老师,就数炊事员师傅的权力最大,他手里的大马勺会变魔术,稍微使点技巧,就能决定我们一个宿舍所有人一天的饥饱。食堂里有一位叫陈强德的师傅是我们同村人,他当民办老师时还教过我,一直转不了正,后来到中学当了有点实惠的炊事员。每次轮到他掌勺的那天,如果是我去打饭,铁桶里的面条就格外稠一些,同宿舍的人都沾光,我现在还心存感激。

    我们班宿舍前面是老师们吃饭的小灶,是学生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但是谁也阻挡不了大家闻老师饭菜的味道。每当开饭时间,小灶上会传出炒菜的刺啦声,还有窗户里飘出来的油和肉掺杂着花椒和酱油的味道, 那种味道真是好极了,你一辈子也忘不了。小灶上的炊事员是个女的,四十出头瘦瘦的,蓝裤褂上系着油乎乎白围裙,时不时伸出头来面无表情的看看外面,比学生灶上的师傅们就是神气看着穿着半新不旧中山装的老师们说说笑笑去小灶吃饭时的样子,就觉得他们确实有资格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教育我们。我就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当个老师,穿四个兜的制服,到小灶上去吃饭该有多好,或者当个小灶炊事员也行。后来我们才知道,在这块地面上,公社供销社的食堂最好,连公社书记都去吃,顿顿有肉,面条馒头管饱,味精随便调,白糖水放开喝,学校老师们的小灶比起来差远了,这是我们班一个供销社里有亲戚的同学悄悄给大家透漏的内部消息。在那个物资短缺的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的营业员是多少人羡慕的肥差啊。

    再后来,我考上学吃大学食堂,参加工作吃学校和机关食堂,虽然结婚成家后不经常上灶吃饭了,但外出学习吃培训班食堂,到企业吃职工食堂,下乡吃乡镇食堂,慰问部队吃过连队食堂,一直体验着各种食堂的酸甜苦辣咸。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食堂的条件越来越优越,食物的品类越来越丰富,我的食堂经历也就一言难尽了。但时至今日,我还经常想闻一闻上中学时老师小灶的那种味道,但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倒是经常想起学生食堂里刮铁锅的声音和涝池水煮面条的那种让人发愁的味道!前些日子吃了几次食堂大锅饭,勾起我学习工作生活中断断续续的食堂记忆,其实上年纪的老人们还有许许多多关于吃食堂的记忆刻骨铭心,我吃的是新时代的食堂,自然和当年不能同日而语。七月十五快到了,今天去给先人上坟,和亲人们一起慎终追远、野外餐聚,归来是为上文。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