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金满园杯】征文(87):沉醉一座城

  • 小编
楼主回复
  • 阅读:3987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0/28 22:09:56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张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沉醉一座城

                            赵武明

     旭日东升,我再次回到故乡。塞上江南张掖,花始盛开,万木葳蕤!是的,离家愈远,思念愈深。如此迷恋,难以割舍。
    大河之西,敦煌向东。一路芳华,无问东西。甘州是镶嵌在丝绸之路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祁连雪水滋润,绿洲生机勃勃。
  祁连绵延,雪峰玉砌,孕育生机万顷碧波;焉支流韵,百花争艳,史诗承载千古情。合黎耸立,千年守望;黑水蜿蜒,滋禾泽木。神来之笔,丹霞熠辉。长城北环,驼铃声声,丝路情长;崇楼中立,苇荡林幽,鸟鸣啁啾。左公戍边,春风有意,杨柳依依绿河西。这就是雄浑与厚重的甘州,一个令人神往的古城!
  张掖生在霍去病马踏匈奴的铁蹄下,诞生在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中。“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寓意为其命名,连贯东西的商旅为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让文化的火花在此点亮。北凉在此建国,回鹘在此设帐;玄奘从此西行,马可波罗在此驻足;连那惊魂动魄、艳播华夏的《霓裳羽衣舞曲》也源自甘州音乐《波罗门佛曲》。这里有数不清的传说;这里有道不完的盛事;这里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于是,历史的大笔绘出张掖的辉煌,千年的足迹踏出甘州的履痕!
  八声甘州,享誉九州。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如此评价他生活的城市:美景之美,在其忧伤。张掖,却是一切欢乐都不停留的城市。这城市的深处有一种向上的力量。风吹过,城市里弥漫着生长的味道。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你将到达的永远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别指望还有他乡。木塔风铃响起,我终于懂了和这座城市之间那种让人沉醉迷恋的关系:你和她相依,是因为彼此间心有灵犀;你和她相守,是因为根植泥土很深。可不是吗?曾在西夏国寺,木塔寺内,求学读书。在四野沉寂之时,我斜倚在一棵苍松脚下,极不情愿地背诵着那些令人头疼的公式,还有26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彼时,最喜欢在阳光下,捧着一本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快朵颐,抑或北岛的诗集咀嚼。那时的日子,快乐的是有书读,忧愁的家人和老师喋喋不休的叨叨,毕竟面临即将来临的高考。那些日子,记忆有痕。读者与学习无关的书静静有味,写着幼稚的文字四处投稿,期待远方编辑的飞鸿让人欣喜若狂。光阴在大佛寺的日升日落中疾驰,我坐在时间的马车上静候文字的恩赐。终于有一天,一张通知书翩然而至:我知道我该离开这座城市。走时,我深情地张望着这座城市,企图带走一点什么,可什么也没带走。我知道,心里已经充满了这座城市。
    这里拥有世界最大的室内卧佛,亚州最大的皇家马场,中国最美的山地草原以及让世人企及的丹霞。其实,除了大海,这里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风景。“戈壁水乡”、“湿地之城”、“塞上江南”……一个个桂冠,把我的家乡装扮成“皇帝的女儿”令人艳羡。不管是何地何时,只有有人提及张掖,哪怕是听到乡音,是那样的亲切,真想和言及者连干三杯。
    当我再次来到黑河湿地时,已是春天,草木次第展开,焕发生机,原本弥漫的夜色奇异地渐渐消散,久违的风景竟越来越敞亮。走进湿地,踏上木栈道,顺着蜿蜒的路径,你会惊讶地发现竟有那么多溪流、湖泊,水波荡漾、清澈透明,群鱼遨游、蝶飞蜂舞,芳草葱郁、林木茂盛,风吹草木深,万头攒动的芦笋急切地穿透枯枝败叶,好像在焦急地争春夺绿。一畦畦芦苇好似打开的书页,仿佛向人们展示着不尽的悠闲和惬意,让你读不尽的美妙。白茫茫的水域一望无际,观景栈道犹如一条条“水龙”,九曲十八弯,游走天际。忽然吹来一阵风,水面铺起一绿毯,塘中音乐声起,浩浩荡荡的芦苇,挤挤挨挨地在湿地中舞蹈,招摇着自己的妖娆。这里的芦苇都是精神抖擞,洋溢着青春。柔软、张扬,不失靓丽,风姿绰约,美不胜收。水中的芦苇努力地拔出嫩芽,给古老的边城带来第一缕春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这旷野中,思恋着的那个伊人,或许她就隐秘其间窃笑着等待寻找。远处袅袅几缕炊烟,戴着祁连玉镯子的姑娘,着裕固族盛装,是她吗?风吹着,叶子飒飒地响起来,淹没了她的笑声。急不可耐地追寻,但那诗情画意的芦苇塘中,还有多少故事徐徐开讲,我不知道。此刻,走着走着,数步一折,曲径通幽处,又是别样风景。心随着梦飞,脚步随着栈道走。波光粼粼的水草丛中,野鸭子时而窜过,故意逗你似的,待靠近时,倏尔游弋,继而踏波而去,涟漪中只留下几个黑点。哦!还有静寂的荷塘,淡然悠闲。会开出佛前的那朵莲吗?对!此刻,沉睡千载的那尊睡佛,或许等待着那个来膜拜的人,吟诵经卷中不曾记录的诗文,关系着一个你所不知晓的甘州。所有的风云更迭,以及岁月遗存,都在佛的笑语或缄默中或时隐时现。只有静静的黑河水流淌着,诚如一个人守着心事,去向远方。
    身处绝色的湿地,有一种想飞的欲望,不为了腾云驾雾的快感,而是为了心旌荡漾。俯望之下只觉眼前绿意葱茏,这不仅仅是沙漠中的绿洲,戈壁上盛开的花朵。这是一种纯粹的天然之美,充满了不加雕琢的张扬和毫不掩饰的奔放,将西北旷野上的阳刚之美渲染到了极致,没有丝毫粉饰与雕琢,留给人们的是自然、质朴。呼吸着泥土的清香与清新的空气,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这一切都令人神清气爽,所有的烦恼都抛至脑后,真是一种美的享受。盘坐在木栈道上,聆听自然的音响,沉醉在意象中。
   半城芦苇半城塔 一湖芦花塞江南。我不动声色,深藏不露,内心却波澜起伏,涌出的全然是感恩与赞美。
    芦苇不仅是古老甘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且也是历史上甘州人生产生活的重要物产资料。由于甘州城内外及其周边湖泽遍布、芦苇丛生、荻草成林,因此,刍草就成为张掖赋役征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史载:“甘州赋役,屯科殊致,刍粟并征。”“张邑岁征条粮之外,不令纳银而纳草,因地利,顺人情,而马政于是修乎……故草厂之设,几与仓库并隆。”这是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域特点的举措,也从侧面说明当时张掖苇草的生产量以及草畜产业的繁盛。除此之外,苇叶又如南方的竹叶被称为“粽叶”,每年初夏,张掖城乡居民家家户户下塘采摘,风干杀青后以备端午节包粽子,或用来晾晒粉皮、面筋等。张掖人用苇叶所包的粽子不仅绵甜可口,更有一种特有的清香,自古以来就是当地一种传统的节日特色食品。同时,芦苇收割后还被人们用来纺织苇席、苇帘等手工产品,且远销外地,成为古代甘州特有的物产。《新修张掖县志.地理志.特别物产》载:“苇席,商人运发兰州、肃州、凉州销售,大宗。”“粽叶,即苇叶,包粽子用,亦为大宗,运销兰、肃、凉州。”
    芦荻浩荡,那是新生的力量。湿地滋润,那是这座城市的灵秀。不妨,你可来到张掖湿地公园聆听芦苇的诉说,恰似孩子的柔语,浸润着你的心。
    行走甘州,我的心时刻紧紧揪着,因为故乡的每个声影触动着心弦。某个黄昏甘州的背景:辽阔天空,长风浩荡,山高水远,卧佛沉寂,水鸟云集,湿地欢笑。我们在风中不停舞蹈,亦在书中无尽地书写。张掖,那是我们每个人的另一生世。
    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张掖,就这样被沉醉!不能擦身而过,只能相守厮世。

作者简介:赵武明,青年作家,评论家,资深媒体人,纪录片撰稿人。发表各类文学作品数百万字,曾获国内外多项文学大奖,担任国内多项文学大赛评委。唯美散文作家代表。部分作品被选入各种文集。主编兰州晚报副刊。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