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金满园杯】征文(29):金张掖车流如水

  • 小编
楼主回复
  • 阅读:4238
  • 回复:0
  • 发表于:2018/7/29 16:18:35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张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金张掖车流如水

     作者:周步

年底回家,大概是每个游子的“通病”。治愈这种病症最好的方法是常回家看看。腊月二十二日我从北京出发,二十三日到达张掖。平素里回家是不到张掖的,这次乘坐临客,山丹没有站点,所以只能到了张掖再折回山丹。下车后,我在火车站二叔那里歇息了一会,吃了便饭,便直奔市区而去。市里有我的妹妹妹夫一家。好几年没去过他们家里了,这次务必得去看看。亲情,不能因为忙碌而一次次错过。
这次顺道去市里,还约好了与一个朋友见面。朋友在报社。
张掖市区于我并不陌生。我在张掖火车站待过近两年,在市里待过半年。张掖的一些主要景点我都去过了,但至今最为遗憾的是没有拜谒过黑河和黑水国遗址。黑河和黑水国,是张掖历史最隐秘、也最为神秘的两个地方,现在,成了我的一个心结。
时间尚早,我在鼓楼附近观望了一阵,便到鼓楼西边去打车。朋友在南关,我们约好下午六点见面。在一个行人相对较少的路口,我停下来,再次打量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确实是丝绸之路上最具地理特色、也最具地域风情的一个地方。真如张掖旅游全国项目推介会上的解说词一样,张掖有世界上地形地貌地理特质最为“大全”的景观:这里有沙漠、戈壁、绿洲、草原、湿地、雪山、冰川、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等等,除过大海,可谓应有尽有。我还看到一篇题目为《如果可以,我们一起留在张掖》的文字。仅仅这个极富诗意和有点煽情的题目,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张掖的城市魅力。
唐宋时期,应该是张掖最繁华的时期。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途径张掖,留下了佳话篇章。有人曾把杭州和甘州做了比较,我觉得这个比较挺有意思。甘州较之于杭州,名气自然是小了许多,但在城市历史和人文情趣上,却毫不逊色,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两座城市一个在江南,一个在西北,共性之处是闲情逸致和浪漫悠然。杭州是一座品茶的城市,甘州是一座喝酒的城市。杭州适宜看花赏月,甘州适合聆听驼铃。甘州还有另一个面孔,那就是白雪与碧草相映成趣的塞上美景,那是杭州在永远也无法想象的风景。
繁华过后太多的是荒凉。我总是想起范长江笔下的张掖。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范长江于一个冬日到达张掖。初到张掖,他被张掖美丽的野景和壮丽的城池迷住了,但数天之后,他看到的张掖是“没有裤子穿的朋友太多了!十四五岁以下的小孩,十之七八没有裤子……他们的上身披着百孔千疮的破衣,或者原来就是没有做成衣服形式的烂布块和麻布袋,胡乱裹在身上……”这和历史上的“金张掖”之富庶,形成多大的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甘肃首富”张掖沦落到如此地步的呢?范长江一针见血,是苛捐杂税。
我对张掖城市的一处建筑物情有独钟,这个建筑物就是山西会馆。会馆是非官方的产物,但也绝非纯民间产物。这个建筑物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那是一个政治相对清明、人文极为开放、执政者睿智、人民生活富裕的时代。这些人文胜迹的保存,极大的丰富了张掖城市的内涵,增加了张掖城市的厚度。同时,晋商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奋斗的力量,以及纵横四海的雄心壮志,永远是西北企业家学习的榜样。这是晋商刻写在西北大地上的一个标识,也是留给我们的精神榜样。
好几年没来过张掖了,张掖城市的变化,实在是今非昔比。那些年在张掖,一招手三轮摩的蜂拥而至,而现在,大街上已经看不到三轮摩托,到处是崭新锃亮的汽车。这些汽车大都是私家车,车来车往,蔚为壮观,那景致一点也不亚于北京的某些街道。我想起十多年前,那时候,谁家的门口要是停上一辆小汽车,那就是荣耀,那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些小汽车大都是政府部门或大企业所拥有。而现在,仅仅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那些高贵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
正值下班高峰,街上车流如水,因车辆太多,行驶缓慢近乎堵塞而打不到出租车。我和朋友约好六点在新闻大厦见面,等了近二十分钟,我才发现,这时候在这里打车根本无望。于是,我赶紧走到另一条车辆相对较少的街上,拦下一辆出租车。
初次见面就不能按时赴约,是多不好啊,可有什么办法呢?早知道今天的张掖城里有这么多车辆,多的如此拥堵,我就是放开脚丫子一路行走,估计现在也早到了。寒冬腊月,害得我在张掖的大街上着急上火,东张西望,哗哗地热汗流了一遍又一遍。
——十几年的时间,张掖的变化确实太大了。

周步,甘肃山丹人。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作品见诸于《甘肃日报》《北京晚报》《农民日报》《读者》《散文选刊》《飞天》《中国诗歌》《延河》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全国散文、诗歌奖。作品入编《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2012中学生最喜爱作品》等文本。写作题材以西部地域历史散文居多。散文《甘凉古道》、《大美甘州》、《焉支山下话杨广》、《西凉雪》《风流古凉州》等作为宣传甘肃形象篇章入编多个专刊和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朗诵播出。
现居北京。从事过多个行业,多家报刊签约撰稿。主编《中国企业发展报告》等图书项目。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乔庄东区6号楼1145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