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金满园杯】征文(15):岁月留声——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

  • 小编
楼主回复
  • 阅读:12590
  • 回复:0
  • 发表于:2018/7/14 15:07:23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张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岁月留声——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
龙巧玲
(一)

    一九八二年,奶奶家买了电视机,黑白,8吋,凯歌牌。和连环画册《未来世界》里一样,方脑袋顶着两根天线,人在里面说话、唱歌、跳舞。看到电视机,让我对教室墙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充满憧憬。那时我家已搬到城西。周末,为了看晚上六点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的动画片,要穿过半个县城,有时饭也顾不上吃。印象最深的是《鼹鼠的故事》和《三千里寻母记》(译名《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两年后,巷子里有人家买了电视机,14吋黑白。晚饭后,四邻们不约而同到他家,大人稍稍寒吁,小孩子悄悄立一边,早被电视画面迷住了。他家夜夜挤满人,坐着的,立着的,迟来的在门口拉长脖子。几十号人,悄无声息,只有电视机在说话。有线电视,房顶上树一根天线杆,信号不好时,一个人在房顶转动天线杆,一个人在屋里看电视屏幕,还有一个人站在门口传话。转到合适位置,屏幕图像清晰,传话人一声喊,天线位置定好。孩子们飞进飞出,忽而鼓噪如雀,忽而鸦雀无声,那大呼小叫的场面不壮观,却令人激动。彼时动画片是《聪明的一休》,片头曲“咯嘀咯嘀”唱。人在家里,心早飞出。为看电视没少挨骂。父亲不让到人家去。
    上初二时,我家买了电视机,17吋彩电。巷子里第一台彩电。架天线时,很多人来帮忙。从此我家夜夜人头攒动,邻街的人也来。父亲买了小凳供看电视的人坐,母亲晚饭后便打扫屋子,烧水,每天陪到深夜。香港片《霍元甲》《陈真》《十三妹》《射雕英雄传》……日本的《排球女将》《血疑》……
      没过两年,家家房顶上都矗着天线杆,是天空一道特立独行的风景。小巷忽然安静,大人们不再聊天,小孩们不再打闹,都聚在电视机前,万人空巷。
     1990年春节,我家买了遥控彩电,小巷第一台遥控彩电。大年初二,父亲和弟弟去敦煌看我,母亲一个人在家。父亲给母亲教遥控板使用,母亲没记住。看电视时无意间动了遥控板,电视画面没了。母亲按遍了遥控板按钮,电视机还是没反应。母亲请来邻居,邻居也第一次见,鼓捣半天打不开。母亲以为她把电视机弄坏了,为此还哭了一场。在收拾屋子时,无意触碰了遥控板,电视哗地开了,突然的声响,把母亲吓一跳……
无线电视很快取代有线电视,电视机屏幕更大,图像更清晰,电视频道更多,各种地方台雨后春笋,精彩纷呈。人们通过电视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填补眼睛和脚步达不到的远方。
2015年,家里换了大屏幕液晶彩电。父亲感慨道:“二十年前17吋彩电都要两三千元,现在两三千元买55吋大彩电。真是不可思议!”
让父亲不可思议的事情太多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智能手机风靡世界,电视机不再独霸天下。各种家电提升人的生活品质,把人从繁重的家务解放出来。各种行业服务上门,足不出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父母亲都使用了智能手机。小车、高铁、飞机已是很平常的出行工具,港澳台、出国游,签证护照一周时间便可办理。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力,上天入地、腾云驾雾不再是神话传说。世界每天都在推陈出新,目不暇接。父亲常说:“现在的生活,在过去的年代,做梦也不敢想。”
(二)

    父母亲与共和国同岁,见证了建国初期的激情,饥饿岁月的磨难,文革年代的动荡,也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发展的点滴。
小时候,母亲为我们的一日三餐发愁,断粮的日子总威胁着我们。母亲四处借粮,秋收后结伴去青羊口农场、军马场拾麦穗,一去十天半月。拾麦穗也是偷偷的,常被看地人追得满田野跑。有一年拾麦穗母亲带着我,晚上睡在草垛里,睡不着,天上的星星晶亮晶亮,周围不时有窸窣的声音。晨曦和黄昏是捡麦穗的好时候,躲开看地人。露水大,裤脚和鞋子经常是湿的。有时贪恋,天黑才收手,不敢用手电筒,经常迷路。一次看到远远两盏绿灯,以为是看地人,后来才知是狼。
父亲卖过血,干过苦力。有一次被铺路的沥青浇到脖子。我放学回来,父亲坐在门口小凳,沥青已凝结。没钱进医院,父亲疼得呲牙咧嘴,脸色发绿,五官变形。父亲为我们不能上学发愁,家庭成分不好,(父亲高中被迫辍学,三姑不能考大学)常让他夜不能寐。文革结束后,我和弟弟相继上学,父亲才放心。
农村土地改革包产到户,我们有了自己的田地。第一年秋天,收获了十麻袋麦子。至今记得麦子堆在院里,母亲幸福的喜悦和自信的笑容,她高扬着嗓门和邻居分享丰收,满巷都飞着吉祥欢快的音符。父亲特意买了篷布,让金黄的麦粒睡在篷布上。这是我家第一次有这么多的粮食。我和弟弟滚在麦堆里,让麦粒埋住我们营养不良的身体。弟弟说:“我再也不吃黑面馍馍了。”那时的黑面馍馍真黑,又干又硬,弟弟经常便秘。1984年父亲恢复工作,我家的生活日渐好转。后来我和弟弟相继考大学、工作,父亲舒了一口气说:“我们家终于抬起头了!”
我家小院有巴掌大一块地,原来有葡萄、梨、李子、枣,果实成熟时,满巷的人都来品尝。树长大后,母亲嫌它们太过高大,阳光被遮蔽,只留了一株枣树,一棵梨树。种了茄子、辣椒、西红柿、韭菜、黄瓜、香菜、苦苣、萝卜、百合、牡丹、凤仙、矢车菊。巴掌大的一畦地,应有尽有。四月,萝卜,油菜,韭菜,苦苣,香菜就可吃了,随吃随种,一直吃到秋末。六月黄瓜、西红柿已上架,八月枣熟,九月梨香。从春到秋,绿肥红瘦、姹紫嫣红,煞是好看。母亲有空闲就务惜菜园,舍不得这畦地。
父亲退休后,带着母亲旅游。母亲不识一字,却天南地北,高山大海走遍,父亲是她的字典,翻译,方向盘,指南针。老两口形影不离,一边吵嚷,一边伴老。母亲常把照片拿出给人看,讲所见所闻,满足和幸福溢于言表。母亲常感慨说:“现代人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时间逝去,岁月留声,记忆的滤网,有美好的希冀,也有感慨的情愫。艰难时不畏惧,不气馁,心中蕴藏对生命的爱,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伤,承过的痛,都会在生命的某一时刻,转换成阳光、温暖和快乐拥抱我们。 记得一部老电影的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那欢快优美的旋律一直不曾忘记,轻轻唱响在心中。 
作者简介:龙巧玲,女,甘肃省山丹县人。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