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天路来回,仙音不归(041)——目送西藏

  • 小编
楼主回复
  • 阅读:10483
  • 回复:0
  • 发表于:2018/6/1 20:16:18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张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925日,告别西藏。

    芒康是西藏在川藏公路南线的最后一个县城,位于三省(区)交界处,214国道(滇藏公路)和318国道(川藏公路)在此交汇,往西105公里是四川的巴塘县,往南210公里是云南的德钦县。我们今天在此转道滇藏公路,如果顺利,下午将跨过澜沧江,越过滇藏界,结束西藏之旅。

    芒康的地理位置较为重要,深为由此进出西藏的游客所熟悉。因为选择走川藏线,我对她的了解也比较早。

      0710分起来时,站场的车不见了!原来停在街上等客,前面停着到香格里拉的班车。在车上吃了几个哈斯买的小笼包。早上起来就感到喉咙不舒服,好象被东西卡着似的。

      0805分,车出芒康。芒康的藏味甚浓,不管民风还是建筑,都有其原始的一面,一个相邻川滇的边境县,能保留如此淳朴的藏风,实属不易。出县城后,告别川藏公路转入滇藏公路,这是我第二次走G214线,一个多月前来回西宁玉树,走的就是这条国道,别后重续,又是缘分。沿途的房子是典型的藏式民居,与在拉萨和日喀则所见的差不多,特别之处在于房里有间凸出的小屋——是个厕所,比较显眼。沿途一些散杂村落里,见到几处在建的新房,基架已用土石夯好,正在处理门和窗这两个关键结构。藏房很注重门和窗,一般将此留在最后来完成,门窗经过精雕细刻,相应地涂上红、白、黑三色,红色代表力量,代表者为右手举剑、左手牵莲枝、莲花上置般若经卷的文殊菩萨;白色代表虔诚,代表者为右手施与愿印、左手牵莲枝的观音菩萨;黑色代表庄严,代表者为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铃的金刚手菩萨。与其说这是种亘古的建筑风格,不如说是种执着的信仰。

    路两侧是仍未收割的青稞,可能是海拔和水土关系,这里的青稞比其他地方的高大饱满。山上三三两两的佛塔,风马旗迎风而动。

      0846分,车过嘎托镇,与内陆一个小村庄无异。0913分,司机停车检查,原来车内胎爆了,我乘修补之机在附近溜达,站在同一地方先后见到三种动物:一只窜来窜去的小老鼠、两头翻吃草根的大小黑猪和一只悠闲散步的大鸟,它们基本上当我不存在。

      10时左右,车爬红拉山,山不高,景色很美,黄色和绿色是主色调,阳光普照,艳丽纷程。山上很多高大松树,路就开在松涛中,再次体验穿越森林的感觉。坡不急,弯不多,每十公里一道班,路况还可以。1046分,车过红拉山垭口,平和秀气,没有以往所见垭口的气势。路边有几间小木屋,上来两个小学生,应该是去很远的地方上学。

    转过一道弯,眼前豁然一亮!远处群峰叠嶂,云雾缭绕,以为峰峦已尽,殊不知,飘渺的雾气已暗将更高的雪山收藏,我有幸穿过弥漫透视那若隐若现的壮观。

    这边的路与刚才的完全不同,山高谷深路况差,基本上是开在山顶间,越走越险!山下平缓处是一片青黄不接的青稞田,里面搀合了斑斑点点的藏寨,房子上飘浮着云层的影子。谷底是巨龙般的澜沧江,江水过处有人家,人类早已习惯夹缝生存,这是无奈,更是能力,他们能生存下来,因为是适者!

    随着路段的下降,路况渐渐明朗,生命在此显得越发的脆弱。无论是景色还是危险系数,这里较之觉巴山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真可谓“天外有天,路外有路”。何谓天路?天路源自何方、归往何处?这里有答案!一副画面浮现脑海:天路苍茫,逶迤天际,信念坚定的藏民,三步一小叩、九步一跪拜,匍匐前进,将对佛主的敬仰深深贴向这片圣土……山间悠扬着天籁之音,恍若仙人驾云而奏,随心而起,缠绕空灵,忘归故土!这是源自何方的萦绕?魂归何处的隽永?回首足迹,纵是梦寻千百度,依旧仙音回荡,天涯轮回,或许人已远,却心尤在……“天路来回,仙音不归。梦萦千遍,天涯相随。”此感源于眼前,发自内心。

    走觉巴山,我仍可潇洒自如,此刻却不行,无法回避心慌。知道路况差,还要将公路修得如此之高,皆因地理环境不由选择。什么是粉身碎骨?什么叫体无完肤?那张开大嘴等着车翻人滚的澜沧江可以告诉你。

      1130分,有人在缓坡处的第九道班下车。接着过一个黑漆漆的隧道,隧道口不远处是一段加固后的塌方路,车过时压得石头哗哗响,甚至能感到石头滚下山。

      1141分,在一下坡处被一道紧锁的大铁门挡住去路。铁门上挂着4月份的告示牌:因前方修桥,车辆限制通行,放行时间为早5时至7时、晚18时至20时。原来是中铁二局五公司在前方修筑角笼坝大桥。我从司机不紧不慢的表情看出,这道铁门挡不了他行程。果然,10分钟后,一个小姑娘把锁打开,继续前进……

      1156分,眼前出现一条横跨两山的钢筋水泥大桥,这就是角笼坝大桥。因山体土质疏松,大桥靠两头水泥柱牵引拉固,我们过时还没完全竣工,工人在赶桥身工作,只是限制通车。原来的老路是两山间的大拐弯,很窄很险,是泥石流和塌方常发地,一直令人头痛不已。大桥架好了,并铺了新水泥路,替代原来的土路,不再叫人那么心惊胆战。悬挂山腰的公路分出两片天地——峭壁是天堂,谷底是地狱,换句话形容,我们正走在介于生死之间的“中阴界”。这么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地方,应该没多少人愿意招惹。

    从这侧看红拉山,就显得很高了。路在渐渐的下降,但这个过程延续了很长。随着高度的降低,高悬的心也降了下来。我们走的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是一条关键的生命线,只是,路上的运输工具发生了变化。至此,我走过中国三条著名的古道——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可谓收获颇丰。

    这里的土壤红红的,“红拉山”可能跟这有关系。

       1220分,车过上盐井村,路边有一座很显眼的天主教堂,藏区出现天主教堂,十分罕见。1230分,车停盐井,这是西藏最后一个小镇(行政区划属区,规模为镇),还有二十分钟车程就到云南德钦境内。盐井因盛产井盐而名,其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藏式的天主教堂以及当地民众的美丽传说

    “盐井分为上下盐井,仅有一条沟相隔,但却存在不同的宗教文化。上盐井信仰天主教,下盐井信仰藏传佛教。1855年,两位法国传教士在此发展了几位信徒,随后买下了上盐井的大部分土地,建立了西藏唯一的一所天主教堂,收容了四方孤寡乞丐,分地建房,上盐井因此发展起来。天主教也由此成为该村的宗教信仰,在天主教扎根后,屡遭挫折,直至解放后,信徒才日渐增多。盐井的天主教堂是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建筑形式为藏式,室内装饰也吸收了民间和佛教的某些样式,哈达、圣像唐卡等,但内容是天主教的。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及每周一次的礼拜聚会,用藏语读《圣经》,用藏语咏唱赞美诗,不定时地忏悔。虽说生产生活方式、风土民情上同佛教信徒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孩子起名和丧葬方式上则按天主教方式进行。

    盐井的盐是一大特色,其制盐史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民间传说至少已有1500多年,更为神奇的是采用同一处的卤水源,相同的加工器材和同样的加工技艺,但在澜沧江两岸制成的盐呈红、白两色,科学化验分析其所含成份也各不相同,这给盐井古盐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盐井的盐业生产迄今保持着原始的方式。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每块盐田面积大约在68平方米,每次灌满卤水,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获结晶盐10来公斤。盐棚建筑倚崖而建,其下以林立的木料支撑,表面以当地红土涂抹面成以利于干燥。在临近江边的岩石上有凿出的深盐井,经过一夜的充实,黎明时分身背大木桶的纳西女盐民们往返数百米的陡坡,把盐井的卤水背到自家的盐池中,再从盐池把卤水分送到每块盐田。纳西女盐民就这样代代相传,在严重透支她们体力的同时,重复收获着生活的希冀和心中的梦想。

    在纳西民族自治乡,纳西族只占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一,有1300多人。其先民是明朝木天王时期从云南境内迁来,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生产生活方式已与当地藏族无异。由于纳西人非常重视教育,解放后,仅有214户的纳西村,先后有500多人学业有成并在区内外各级政府任职,其中包括三个研究生,被当地群众誉为“秀才之乡”。现在的纳西人普遍使用藏语,但一些纳西土语还在延用。在传统纳西文化中,只有每年“纳帕”的杀猪祭祖节以及节日时女子的一些妆扮还保留着纳西特色。纳西村村长贡秋扎西说,现在的盐井纳西族除了民族属性外,其它一切与藏族无异,就连小孩起名也是如此。虽说和丽江纳西是同一个民族,按贡秋扎西的话讲,当地的纳西只能是盐井纳西了。” (以上为引文)

    我们跟着司机走进路边的茶马驿站吃饭,对面是盐井动物检疫站,路上设了道关卡。红拉山是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与大熊猫同样珍贵、堪称第二国宝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这道关卡应该跟这有关系。我和哈斯点了两个蛋炒饭(5/份),分量很足,满满一大碗差点连我也吃不完,哈斯还叫了份西红柿蛋汤(6元),撑得很。西藏越来越远,物价也越来越低。

    饭后乘机到旁边的小广场溜达,上面有个记录碑,刻着天津援助盐井、建造水力发电站相关事项,江对岸可能就是那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电站。“纳西民族村”的碑牌显眼地立在路上,我的西藏地图里没有标示盐井,写的是纳西村。

      1315分,上车离开盐井。山脚下,澜沧江边上一排排红顶房子,引人注目,估计那就是古老的晒盐地。想给相机增添色彩,可惜山脚位置太低,在车上无法完整拍下,唯一一张也因效果不好被我删除,盐井的“盐”,脑海里一片空白。

      1331分,停车下客,正好停在藏滇交界处,身后是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的欢送牌,眼前是云南迪庆州德钦县的欢迎牌,右侧是滚滚东流的澜沧江……

    回首,目送西藏……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